期待新農人“招生加章” 帶動農業大學由冷走熱
蔣理
去年,云南農業大學學生丁習功因一條宣傳學校的視頻備受關注,被不少網友調侃“招生減章”。近日,云南農大“招生減章”團隊上新!今年,他們畫風一轉,在校園的菜地里、果樹下,給學校拍了一段“招生加章”——“吃不完!根本吃不完!”“快來我們學校吧”!
在高考志愿填報中,考生和家長對農林類專業存在一定的成見,并不是新聞,農業大學的學生自制短視頻“現身說法”,對于改變農業大學在考生中的形象,吸引考生報考有所助益。另外,他們身上充滿著青年人的朝氣和活力,不僅在田間地頭辛勤勞動,還會運用新興的科技手段和傳播方式興農、助農。這展現了“新農人”的風采。
農業大學、農林類專業在高考招生中要吸引更多優秀學生報考,需要更多“新農人”展現農學專業的新風貌。有一些學生和家長認為,考生選擇農業大學,還是當農民,不能“改變命運”。而且,我國對農業、農業科學家的宣傳,還存在凸顯農業又苦又累的傾向,如農學專家戴著草帽在田間干活,這展現了農學專家深入農田開展研究的精神,但是卻讓部分年輕的學生對農業“敬而遠之”。包括農村專項計劃中的涉農專業,考生報考也并不踴躍。
要吸引年輕人成為“新農人”,就必須向他們呈現農業、農村新形象。新時代的農業,早已不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耕作,而是無人機播種、機械化收割,都市農業、生態農業在高科技的加持下,呈現勃勃生機。
農業大學學生制作的“招生加章”,展現了農業大學的另一面。雖然靠農業大學學生制作的視頻,還很難在短期內就轉變農學專業在一些人眼中的刻板印象,但農業大學的學生作為數字時代成長的“新農人”,制作“招生加章”,本身就展現了他們對學校、專業的熱愛。作為新時代農學專業的“代言人”,他們通過制作短視頻,對農業知識進行科普,開展助農活動,有利于培養孵化更多的“新農人”,也向社會展現這一代農業大學生不同的風采。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希望你們繼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2023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中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同學們“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強黨對鄉村人才工作的領導,將鄉村人才振興納入黨委人才工作總體部署,健全適合鄉村特點的人才培養機制,強化人才服務鄉村激勵約束。2022年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國家鄉村振興局等四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加快新農科建設推進高等農林教育創新發展的意見》,面向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加快新農科建設,推進高等農林教育創新發展,更好地支撐服務農業強國建設。
可以說,視頻中的“新農人”,正體現了加強農林人才培養,進行農林教育改革的成果。孕育著希望的“新農人”正整裝待發,相信他們一定能學以致用,為祖國鄉村振興和農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這也會進一步帶動“冷門”的農業大學、農林專業逐年走熱。(來源:北京青年報)
編輯:黃韜
免責聲明
① 本網所刊登文章均來自網絡轉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
② 如果您對稿件和圖片等有版權及其他爭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
③ 聯系郵箱:dzshbw@163.com聯系電話:01057394474